文汇报截图。
今日之喀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正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为南疆团结奋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价值引领。
对青少年而言,这尤为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育先行,筑基为重。近年来,上海援疆持续发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把各民族学生团结在一起。教育援疆团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作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让思政课有深度有温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表示,下一步,上海援疆将打造南疆思政教育品牌,实施“爱我中华文明之美”“行走中的思政课程”“山海同心 沪喀同行”“‘小先生制’进南疆”思政人文实践考察活动等项目,从小学到大学积极打造品牌课程、精品教材,探索一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沪喀两地9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
“组团式合作”,沪喀两地9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共建
“红其拉甫的生活环境是如此的严酷恶劣,你们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扎根雪域边疆的国门一线,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你们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为我们守护国门,保卫边疆,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加上了一份保险锁,向你们致敬。”在沪喀两校三地跨越5000公里同上的一堂“大思政课”上,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阿依达娜说。
去年6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喀什大学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挂牌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三方深入挖掘各方所蕴含的“大思政课”丰富资源,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三特”精神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平台。
这堂“大思政课”的第一个环节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国辉副教授讲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第二个环节由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科龙波副教授讲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爱国主义的行动基础。
红其拉甫边检站张凤梓警官讲授思政课。(喀什大学牛军政供图)
第三个环节由红其拉甫边检站张凤梓警官讲述了一代代红其拉甫人的坚守换来祖国国门边境的和平稳定。她寄语两校大学生:未来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创造精彩的人生。
在寄给边检站的卡片上书写心声。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下课后,没有来得及发言的两校同学,纷纷在寄给边检站民警的小卡片上书写自己的心声,期待未来自觉担当使命,努力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如今,在喀什大学多个学院,上海援疆教师深度参与大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银龄教师郁平和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援疆教师饶平平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通过“基因式”融入喀什大学课程,讲授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课,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教授马杰说:“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人才教育与培养体系、加强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